诵读一封红色家书12篇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12篇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1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一封封红色家书,犹如一段段革命历史展现在眼前,从嘉兴红船到二万五的长征之路,从八年抗战到推翻蒋家王朝,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些红色传承,让我们看到的是共产党人伟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多少先烈为祖国的强大而付出所有,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信仰坚定,不忘初心,吃苦受难,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心甘情愿。

《红色家书》中,一大代表何叔衡1928年在莫斯科期间给儿子家书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掷地有声的语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何叔衡参加革命为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需要传承好这种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我们重任在肩,要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宅基地改革、环境保护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优良的作风,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干出一流业绩。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中央八项规定,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2

近期在工作之余潜心诵读了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里面的一字一句,无不展现出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读罢禁不住泪流满面。

红色家书显示了革命先烈们的忠肝义胆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抗战英雄高捷成在《致叔父书》里写到:“在这六年中东西奔波,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这是从戎的决心,这是救国抗战为国牺牲坚决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这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指引。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红色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三农”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红色家书体现了革命先烈们殒身不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革命烈士左权在他的家书中写道:“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抒发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不渝奋斗的远大抱负。

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我要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和旗帜,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在发展镇域经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双创双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上,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展现当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浮梁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红色家书彰显了中华儿女们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革命烈士赵一曼在英勇就义之前,她给嗷嗷待哺的三岁儿子留下如下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殷殷嘱托,字字锥心,句句刻骨。即使眼前面对的是敌人冰冷的枪口,纵然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与这个世界的诀别,也只想着把革命的信念坚定不移的传递下去,彰显出中华儿女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镜头转向今天,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他们的高尚情怀和对革命至死不渝的信仰,发扬传承革命战争年代的坚定信念和精气神,在工作中以担当实干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以一个共产党人该有的担当和责任,为把浮梁建成“对话世界的后花园”贡献力量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3

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读完这封家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家书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在大革命时期,一位母亲为了革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满3岁的幼儿。她也爱自己的孩子,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思念幼儿的点点滴滴。在这封家书里,我们读到了浓烈的母爱和一丝丝的无奈。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为了更多孩子得到母爱,她放弃了自己的孩子。这时多么崇高的一种爱。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天底下母爱是最细致、最无私、最易体会到的。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怎样对待我们的学生, 我不由想起老师的爱犹如母亲般的爱这句话。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可以说师爱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师爱,师德无从谈起。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原则问题。“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让我们学习革命先烈,好好爱自己的“孩子”。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4

“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从个人来说,从生到死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人如此。唯独传统和内在于传统的伟大精神、智慧与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

——题记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我常常在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处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究竟是什么?学生时代浏览故宫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珍藏国宝,仅仅是展品;参观长城,巍峨雄伟,仅仅是景点;参观国家图书馆,诸子百家,汗牛充栋,仅仅是藏书;阅读红色家书,直指心灵,触摸血与火的历史,仅仅是尺素信笺。凡此种种与文化自信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马克思曾经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载体中内在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总体性理解基础上的。它体现在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典籍、家书,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主体是人,而灵魂是载体中内在的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对当代极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养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我认为,对于《红色家书》来说,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家书》正是红色文化的充分展现,老一辈革命家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信仰。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生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许多家书都记录下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等,充满了铮铮男儿精忠报国的铁血正能量,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样”、“不论学工、学农,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朴实生动的语言,为矗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广大青年修真正己点亮了指引的灯塔,铺设了未来的坦途;《亲情篇》中“家母病重,赶回服伺,亲侍汤药,未尝废离”、“只要我俩的心情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足”、“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等,既体现了儿女亲情的温暖,又将感情与党的工作、国家的事业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实乃对当今青年人生抉择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们应该以劳动生活为荣”、“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事业”、“要从艰苦的过程中,得出隽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锻炼和严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终一贯的站得正、站得稳”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后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朴实无华的真理,指引着当代青年怎样做人、做事。诸如种种,《红色家书》既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时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誓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时时刻刻,我都深深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和初心信仰。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映照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是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身后还有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光荣牺牲的370多万共产党人。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这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定基础。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为国、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正蕴含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让我们传承《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将学习阅读《红色家书》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初心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5

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6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我常常在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处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究竟是什么?学生时代浏览故宫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珍藏国宝,仅仅是展品;参观长城,巍峨雄伟,仅仅是景点;参观国家图书馆,诸子百家,汗牛充栋,仅仅是藏书;阅读红色家书,直指心灵,触摸血与火的历史,仅仅是尺素信笺。凡此种种与文化自信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马克思曾经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载体中内在蕴藏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的总体性理解基础上的。它体现在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无论是文物、古迹还是典籍、家书,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主体是人,而灵魂是载体中内在的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了对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集合,对当代极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养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我认为,对于《红色家书》来说,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家书》正是红色文化的充分展现,老一辈革命家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信仰。他们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生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许多家书都记录下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等,充满了铮铮男儿精忠报国的铁血正能量,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抛弃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样”、“不论学工、学农,只要好好干都有出路”等,朴实生动的语言,为矗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广大青年修真正己点亮了指引的灯塔,铺设了未来的坦途;《亲情篇》中“家母病重,赶回服伺,亲侍汤药,未尝废离”、“只要我俩的心情紧紧的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足”、“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等,既体现了儿女亲情的温暖,又将感情与党的工作、国家的事业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实乃对当今青年人生抉择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们应该以劳动生活为荣”、“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事业”、“要从艰苦的过程中,得出隽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锻炼和严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终一贯的站得正、站得稳”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后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朴实无华的真理,指引着当代青年怎样做人、做事。诸如种种,《红色家书》既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时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誓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时时刻刻,我都深深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和初心信仰。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映照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是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身后还有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光荣牺牲的370多万共产党人。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这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定基础。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为国、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正蕴含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让我们传承《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将学习阅读《红色家书》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初心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7

一封信笺,倾述无尽思念;纸短情长,诉尽家国情怀。《红色家书》一书精选了百余封家书,时间涵盖了从共产党创建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写这些家书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远离亲人,告别妻儿,义无反顾地走出温暖的小家走向残酷的战场,把对家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与家国激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家人的心灵交流,带着战火的记忆,蕴含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留给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一笔富贵的财富。

从一封封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仿佛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弥漫,感触到了家书作者们为实现救国理想的蓬勃心跳,家书中包含亲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文化的精华,作者以朴实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的抒发着他们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不惜英勇牺牲的豪情壮志。

从这本书中让我获得的不仅是震憾、铭记、还有永不言败奋进前行的力量。小小的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琐事,还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他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奋斗终身。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给儿女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也能体会到他们创业的艰辛和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热血追求,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动力。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心系群众,要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推动镇村经济加速发展,让农业强起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服务为保障”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进,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广草莓、百香果、西瓜等特色观光作物种植,不断壮大肉牛、虾、甲鱼等特色养殖产业。加大土地流转,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凯鑫农庄、仙来山庄为龙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及餐饮服务业,以江西加州农业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壮大发展超级稻、有机有色水稻。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整合,引导合作社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工作,实现由数量扩张到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

2、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村美起来

按照“七改三网”的要求,继续抓好花田中心示范村和全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点,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深入推进以“清理农村违法用地、违规建房,严格控制农民无序建房”为主要内容的“两清理、一严控”农村建房专项治理,大力拆除农村“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读后感.在空闲地上建设“菜园、果园、花园”,变闲散宅基地为财富田园。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优先解决集镇农贸市场、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庄礼堂会场和公园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公厕建设,新(改)建村委所在地水冲式无害化公厕13座。深入推进农户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户新建“三格式”化粪池全部使用塑钢材料,今年完成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覆盖率79%以上,让农村生活环境好起来。

3、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让农民富起来

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让农民富起来。强化精准脱贫、激发内在动力,压紧压实责任,持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拓宽扶贫渠道。结合洪泰牛肉、绿源肉类加工两个特色农业,壮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对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确保今年124名贫困户脱贫摘帽。支持农民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农人”,创办农家乐,推动农民初始创业、特色创业、集群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纵观如今天下,战火依然未止,叙利亚的人们正如百年前的中国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年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了。我们幸运的是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党让人们“居有屋、穿有衣”,这一切都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创造的,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在基层党员干部,唯有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不忘前辈遗志,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助力加油!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8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品读红色家书,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无不诠释着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李大钊被捕后,敌人用尽了酷刑,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说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供词",连当时敌人的报纸都不得不承认"李无确供";方在被囚禁的6个月中,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6篇约14万字的狱中文稿,甚至感染了狱中看守人员,他们自愿帮助方将文稿传出,使得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得以留存至今。我们品读红色家书、缅怀革命先辈,就是要坚定对党的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挑重担,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这些人之所以中途变节,就在于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家书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认定中国共产党定能成功。正是他们,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重读红色家书,传递信仰力量;重读红色家书,体悟先烈初心。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务必要传承好红色革命基因,以务实担当精神接续奋斗,为新时代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9

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读红色家书个人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的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

▼2021红色家书读书个人心得体会800字▼

▼红色家书个人阅读心得体会800字▼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600字范文▼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700字▼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10

近期在工作之余潜心诵读了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里面的一字一句,无不展现出了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读罢禁不住泪流满面。

红色家书显示了革命先烈们的忠肝义胆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抗战英雄高捷成在《致叔父书》里写到:“在这六年中东西奔波,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这是从戎的决心,这是救国抗战为国牺牲坚决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这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指引。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红色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三农”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红色家书体现了革命先烈们殒身不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革命烈士左权在他的家书中写道:“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抒发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不渝奋斗的远大抱负。

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我要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和旗帜,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在发展镇域经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双创双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上,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展现当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浮梁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红色家书彰显了中华儿女们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革命烈士赵一曼在英勇就义之前,她给嗷嗷待哺的三岁儿子留下如下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殷殷嘱托,字字锥心,句句刻骨。即使眼前面对的是敌人冰冷的枪口,纵然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与这个世界的诀别,也只想着把革命的信念坚定不移的传递下去,彰显出中华儿女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镜头转向今天,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他们的高尚情怀和对革命至死不渝的信仰,发扬传承革命战争年代的坚定信念和精气神,在工作中以担当实干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以一个共产党人该有的担当和责任,为把浮梁建成“对话世界的后花园”贡献力量。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1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他们都是为心中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他们至死不悔!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眼泪盈眶,刘伯坚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死时他也是无悔、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国!可能我没有像刘伯坚那样伟大的志向、那样无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颗爱国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鸣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默默地念着,我放声的吟着,此时此刻心中似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中国。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达到并且相信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力量,那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不能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是当我们当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正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的家书,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辈们鲜血的家书!是一封封寄托着共产主义战士理想信念的家书!是一封封我们当代人无法遗忘时刻牢记学习的家书!

诵读一封红色家书篇12

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明确的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重点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的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

☆2021红色书籍读书个人心得体会800字☆

☆读红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关于读红色书籍的心得感悟☆

☆读一本红色书籍心得体会范文☆